是坚持培育现代殡葬文明的价值取向。
传统殡葬文化中的重亲情、孝道,现代文化中对个体生命的珍视、尊重,这些文化因子都是现代殡葬文明得以涵养形成的根基。
要理顺传统与现代、习俗与文明的关系。笔者就有关问题采访过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教授,受到很大的启发。彭林教授讲,“礼者,理也”,礼是我们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以后,根据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是符合人性、人情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礼”,绝非流于虚文,而是让我们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来生活。
科技在快速发展,时代在瞬息变化。我们这个时代有我们时代的道德理性,因此也会产生这个时代的礼仪文化。其中,有对历史的传承——比如,在上海、北京、西安等地殡仪馆推行的故人沐浴,其实是古礼,在今天仍然很受欢迎,是因为虽然几千年过去,人们对遗体的尊重、生者对逝者的亲情关怀都没有变,也就是其中的道德理性没有变,古今仍可同礼。其中,又有这个时代的创造——比如我们追求生态文明,海葬、树葬、竹林葬、生命晶石葬、骨灰堂安放等节地生态葬式层出不穷,推行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甚至请钢琴家弹琴吟诗祭祀、举办清明诗会祭祀,这些殡葬礼仪蕴含的道德理性是生态文明。
对于丧葬礼仪,应更多地探究其中蕴含的孝道、联结的亲情、慎终追远的郑重庄严、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对奉献精神的尊重与弘扬、代际间的优秀文化传承、深植家国情怀等等,这些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不曾中断的基因密码。我们要传承传统礼仪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吸纳合理形式元素,融汇古今,创制出现代文明的、有节有度的、简朴庄重的殡葬礼仪,并孕育生成我们这个时代的殡葬文化。
这些行为有的发生在殡葬公共设施内,有的发生在殡葬公共设施之外。居民个体发生在殡葬公共设施外的殡葬行为很难管,殡葬改革却往往直接面对这一类行为,改革难度较大。大力建设好、运营好殡葬公共设施,把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殡葬行为引导进殡葬公共设施里来,让他们享有规范的殡葬公共服务,享有殡葬事业发展文明成果,而不是民间的自给自足式的殡葬服务,是降低殡葬改革推进难度的一种思路。
民政部门是管理者,与此同时,民政事业单位又是殡葬服务的提供者,要协调好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以往,提供服务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管理殡葬行业的职能未受到应有重视;现在,尚未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行业管理机制和手段,一些殡葬管理工作者对管理行业有畏难情绪。并且,殡葬行业也处于复杂的、不平衡的发展状态,现代文明的殡葬服务机构与低端的、零散的、作坊式的机构并存。
原文标题:惠州殡仪套餐_恩慈让逝者舒适的远走
下一篇:惠州宠物训练,本地飞翼宠物服务,专业实在
上一篇:惠州特色殡葬_恩慈同样的价格,服务确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