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4月4日電 4月3日,在2018年宜賓市工業發展大會上,宜賓再次拿出6400多萬元財政資金,對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進行用電用氣補貼,直接惠及25戶新落地投產的工業招商引資項目類企業,150戶市內現有存量補貼企業和25戶增量補貼企業。
加上此前一年的近1億元補貼資金,兩年來,宜賓市累計1.6億財政補貼幫助企業降成本,有力的促進了宜賓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2017年,該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累計增速躍居全省第4,較2016年提升5位,創2000年以來年度排位最好水平,規上工業實現利潤位居全省第2位。
工業強,則宜賓強。作為四川的傳統老工業基地,宜賓歷來重視工業發展,為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工業發展窪地,2016年宜賓市出台了《扶持“六大基地”工業企業發展用電用氣補貼辦法》,統籌財政資金,將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新增用電成本統一降至0.45元/千瓦時(為鼓勵屏山縣移民后扶產業發展,屏山縣按0.42元/千瓦時執行),是全省除三州和雅安豐水期外電價成本最低的市州﹔將全市工業企業新增用氣成本統一降至2.19元/立方米,是全省用氣成本最低的三個市州之一。
25戶新落地企業分享493萬元“政策紅利”
落戶宜賓市南溪區羅龍工業園區的普瑞斯生物科技,因一期項目於2017年建成投產並達到市縣工業招商引資項目類補貼門檻,獲得了68萬元的用電補貼,是今年宜賓25戶獲得該類用電用氣補貼金額最高的企業。
“我們平時的電價是8角多每千瓦時,可以說政府支持企業落地的力度非常大。”公司副總經理雷應熊說,按照宜賓的補貼政策,公司明年如果還想享受0.45元/千瓦時的電價,300萬千瓦時的全年用電量是最主要的前置條件,“算上即將投產的二期項目,我們是可以爭取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上百家簽約落地宜賓的智能終端企業中,有18戶投產企業拿到了工業招商引資項目類補貼,合計273萬元,佔該類補貼總額的55.2%。
2017年6月投產的四川朵唯智能雲谷有限公司拿到了40萬元用電補貼,是智能終端企業中獲得補貼金額最多的。“公司的用電成本佔了生產總成本的7%,去年下半年我們公司一共用電79.4萬千瓦時,電費開支76萬元,拿到這筆補貼,用電成本直接降低了52%。”朵唯公司總裁辦主任盧平說,除了這筆用電補貼資金外,企業還拿到了120萬元的省級智能化工廠項目補貼,“這些利好政策,讓企業落地宜賓的信心更足。”
依托宜賓給出的‘窪地’政策,今年開足馬力的朵唯,准備在申報市級重點科技項目、成果轉化、出口退稅等方面多點發力,“其中用電補貼方面,去年投產的生產線用電量將翻番,加上今年即將投產的新生產線,明年申報的用電補貼預計將超過100萬元。”盧平說。
千萬補貼 助力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除工業招商引資項目類補貼外,補貼金額更多、受助企業更廣的,是針對宜賓市內現有企業用電用氣補貼,共175戶,其中150戶企業獲得存量補貼,合計金額2240萬元﹔25戶企業獲得增量補貼,合計金額3181萬元。
作為宜賓的金字招牌,五糧液集團公司按政策不僅拿到了200萬元的一次性用電用氣存量補貼,還同時獲得了494萬元用氣增量補貼。然而,近700萬元的總補貼額,仍就不是最高的——宜賓紙業獲得了1003萬元的用電增量補貼。
“能拿這麼多補貼,原因是去年我們公司新增用電超過1億度。”宜賓紙業副總裁、總工程師梁好說。
2016年,宜賓紙業產能17.9萬噸,2017年22萬噸。在產能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條件下,1億度的新增用電量從何而來?
“受煤炭價格上漲因素影響,2017年年中,我們公司自建的蒸汽發電設備,發電成本上漲到0.7元/千瓦時左右,不得不停擺,開始大量使用外電。”梁好稱,1億度的新增用電並非是指絕對意義上的用電量增長,而是指從以前的自家發電變成從外面採購用電。
但就是這樣的“概念性”轉變,企業用電成本得以在政策支持下大幅度降低。
一方面,宜賓紙業停擺燃煤發電設備,改用“外來”的水電,是受國家政策鼓勵的,也因此2017年公司享受到了直購電+富余水電等國家組合優惠政策,用電綜合成本降低到0.55元/千瓦時﹔另一方面,得益於宜賓的用電補貼“窪地”政策,這1億度電又滿足增量補貼條件,用電成本進一步降低至0.45元/度——這正是千萬元用電補貼的由來。
造紙行業屬於資源、資金密集型產業,環保、技改投入高,盈利能力卻相對薄弱。通過前期的技改投入,宜賓紙業的成本控制已處於行業第一陣營,如制漿環節的行業准入門檻為280千克標准煤/噸,而公司則達到了90千克標准煤/噸,進一步降本的難度非常大。“這筆上千萬元的用電補貼,直接降低了生產成本,對於正處於轉型升級中的宜賓紙業來講,可謂雪中送炭。”
打造政策窪地 讓企業選擇宜賓
當前,宜賓市委、市政府正大力實施“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在鞏固提升白酒、化工、煤炭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加快發展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高端成長型產業,通過加快建設現代工業強市,支撐宜賓建成更具輻射吸納能力的經濟強市和更具競爭力影響力的區域中心大城市。
宜賓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說,宜賓的發展離不開工業的 強力支撐。今年是繼去年之后,第二次向符合條件的企業兌現用電用氣補貼,兩年累計兌現補貼金1.6億元,力度之大,是宜賓工業史上從為有過的,凸顯了宜賓發展工業的決心。
“補貼企業用電用氣,目的就是凸顯宜賓的政策窪地效應,吸引跟多的企業家來宜賓投資創業,進而助推宜賓建設現代工業強市。”該負責人表示,今年還將在兌現的及時性等方面加以改進,將進一步縮短兌現時限,改年度兌現為半年兌現,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用電用氣補貼,只是宜賓著力打造政策窪地的一個縮影。
著眼未來更好發展和發展后勁,宜賓把目前工業比重還不到兩成的新興產業,放到了傳統產業同等重要的位置,書記、市長一次次帶隊招商,短短一年多時間,“無中生有”發展起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產業新,政策更新。
宜賓先后出台了《工業企業用電用氣補貼辦法》《支持軌道交通等八大高端成長型產業發展政策》《加快建設現代工業強市實施意見》等文件,對宜賓市工業企業扶持力度之大、覆蓋范圍之廣,前所未有。
其中僅用20多天出台的《宜賓市支持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被稱為“宜賓工業史上支持力度最大的政策”,包含“一企一策”制定企業落地-建設-運營保障計劃,以及企業招工、員工培訓、出口退稅、品牌推廣、物流運輸等方面的保障。
軌道交通產品,獲得國家級、省級首台(套)認定的,分別配套給予100萬元和30萬元補助﹔新能源汽車,對符合政策條件的頂尖創新創業人才隊伍,給予200萬-500萬元一次性財政資助……
原文标题:宜賓兩年近1.6億財政補貼企業降成本規上工業增速躍居全省第4下一篇:五家企业晒出扶贫金点子
上一篇:汇源携手蒲公英音乐种子计划 打造校园音乐人筑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