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1月1日电(记者吴振东)“人类表型组计划国际协作组”和“中国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10月31日正式成立,标志着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的“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已得到多国科学家的认同和参与。
这是记者从10月31日在上海开幕的第二届国际人类表型组研讨会上获悉的。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人类表型组研究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人体特征,人类全部特征的集合即是表型组。开展人类表型组研究,系统解析表型组与基因组的关联,发现人类健康和疾病等表型特征形成的内在规律和生物标志物,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共识。
解决‘基因-表型’之间的关联问题,将有助于实现疾病预防,提出针对性的健康维护方案,这将推进生命科学和医学加速进入大发现时代。”中国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说。
中国是“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主要发起方。目前,自媒体,国内已汇聚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3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解放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四川华西医院、上海中山医院等20家三甲医院以及多家国内知名企业,拟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等地分别成立人类表型组研究中心。国际合作方面,美国、英国、德国等15个国家的21家著名研究机构汇聚,形成了国际专家共识,基本完成国际布局的前期协调工作。
本次会议上,自媒体,“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实施路线图、合作机制和组织架构基本明确。来自16个国家的20多位相关领域顶级专家为“人类表型组计划国际协作组”理事会成员。理事会下设“标准与技术规范”“知识产权、数据共享与数据安全”“伦理与法律社会问题”三个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介绍,“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一期)将在上海开展研究。2019年初,相关专用研究平台或可建成,并开始对志愿者进行全面表型测量,最终形成的全球人类表型组参比图谱,将帮助科学家进一步开展研究,解读出更多未知的生命信息。
原文标题:新华网:解读生命密码 “人类表型组计划”国际研究联盟在上海成立下一篇: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上一篇:孔子博物馆开馆试运行 首批2000多件孔府文物搬入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