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潇:团学新媒体运营探索与实践

  新浪教育讯 11月27日下午,由新浪教育主办的“新浪2018中国教育盛典——教育自媒体大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以“新媒体再定义”为主题,强势邀约跨界自媒体牛人、教育领域大V、头部KOL等,以系统、全面的视角共探教育自媒体“爆红”背后的生产真相!会上,团中央学校部新媒体中心负责人陈潇作了“团学新媒体运营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团中央学校部新媒体运营的“成绩”离不开“明确一个定位、融入两个大局、培育四种能力、做好五项工作”的方法。

  具体而言,“明确一个定位”,即共青团组织是面向青年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的工作平台;“融入两个大局”,即要融入全团新媒体宣传工作大局,要融入团学改革和战线工作的大局;“培育四种能力”,即内容供给能力、传播力、服务力、对战线工作的推动力;“做好五项工作”,即抓好舆论宣传、构建工作体系和联动协调机制、开发优质内容和服务产品、提供培训支持与技术服务、舆情监控与分析。

  大会现场,陈潇还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团中央学校部新媒体中心目前拥有微信粉丝663万、微博粉丝120万、全国学联微信粉丝100万,是团中央系统第二大新媒体平台。而在新媒体运营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和发展趋势,贴近青年思维方式与兴趣喜好”成了团中央学校部新媒体运营初见成效的重要技巧之一。

团中央学校部新媒体中心负责人

团中央学校部新媒体中心负责人

  以下为陈潇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自媒体行业的同仁们、朋友们:

  下午好!

  感谢新浪教育的热情邀请,今天大家在这里齐聚一堂,共同来交流教育自媒体的发展心得。我谨代表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对本次教育盛典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新浪教育和团中央学校部应该说是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特别是在微博校园和微博教育、新浪教育这两个部门更是老朋友了,受新浪的邀请我印象中应该连续三年参加咱们教育盛典的活动,所以今天我来到这里既感到熟悉亲切,又感到耳目一新。

  先简单介绍一下团中央学校部的新媒体中心基本的情况,新媒体中心是学校部下设的工作机构之一。对外还有一个全称叫作“全国学校共青团中央新媒体运营中心”,中心承担着学校部本级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运营工作,包括微博、微信、网站以及头条号、QQ空间等等,为全国高校的新媒体建设提供内容和技术支持,协调联动高校团学新媒体的力量,面向全国青年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和成长的服务。所以从目的上来讲我们也是属于一个教育的媒体,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是一个战线部门的自媒体,因为我们并不是一家专业的新闻单位,我们的内容、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都是由我们的非专业人员来自主运营的,包括我本人也不是一个很专业的互联网媒体出身人士,我本人到新媒体中心工作了两年多时间,我真切地感受到共青团办新媒体不容易,责任很重、困难很多,而基础条件比较薄弱,但是我们背后的力量非常地强大,我们的组织体系非常地强大,只要把握好方向和规律,同样也可以办得很精彩。

  今天在这里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共青团新媒体工作的一些探索经验,也希望借这样一个平台和在座的各位同仁加强交流和合作。从2013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加强和新浪微博的合作,特别是在活动的开展方面,2014年学校部组织了全国112所高校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了新媒体工作推进会,当时我们发了“福州宣言”,2016年的时候我们又正式成立学校部新媒体中心,进一步聚集资源和力量,系统地开展我们的团学新媒体工作。

  新媒体中心是2016年1月29号正式挂牌成立的,作为学校部的四个处室和两个中心之一,成为了各项工作的一个新的载体和服务的新的窗口,举一个例子,2016年起,全国战线的工作会议就不再集中举行了,我们就是借用了一个演播室,召开了一个视频的战线工作会议,我记得到今年的时候,我们的战线视频工作会议当时直播创了纪录,应该是接近1500万人,因为当时除了全国的团学的共青团的干部以外,还有很多学校自发地组织了学生团员一起来收看我们战线的工作会议,当时一千多万在线直播的人数就是在新浪微博上这个平台上,也充分体现出了新媒体这种强大的威力。当然也要感谢新浪微博给我们在流量推广上的支持。

  具体来讲,我们学校部的新媒体中心承担了四个职责,刚才简单介绍了:1,本级新媒体平台的运营。2,通过技术手段服务于团学的重点工作。3,协调联动全国高校的新媒体工作力量,整合媒体资源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4,通过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方式来促进和推动全国团学新媒体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还有一个工作没有对外说,我们还要承担一部分舆情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定期撰写舆情专报,供领导和部门参考。虽然我们的目标很远大,但是在成立之初,我们的条件确实是比较薄弱的,到底有多弱呢?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人员,只有两三个人,没有软硬件设备,也没有运营的经费,我们在团中央机关的对面东郊民巷饭店借用一间办公室,两张桌子,从中青报借调了三四个干部,自带笔记本就开干了。我记得微博、微信粉丝也很少,具体的数字我记不太清了,但是应该也就是几万和几十万的规模,虽然条件很简陋,但是我们很有信心,为什么我们这么有信心呢?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强大的支持和资源的保障。

  首先我们是有政策的支持,也可以说是领导的支持,听上去可能有点虚,但是其实是很实、很管用的。首先刚才我谈到的我们在软硬件上的困难,从书记处层面就给了很大的支持,我们成立以后书记处和学校部明确提出要超常规加大投入,迅速推动中心的实体化运行,没有场地领导出面,从直属单位借到了很充裕的场地供我们办公。同时我们从全国的高校分批次遴选熟悉新媒体工作的团学干部和实习生,逐步建立“专、挂、兼”相结合的人员队伍,也纳入我们学校部的人员管理,从宿舍等方面,后勤保障也给予充分的保障让我们这样一支队伍迅速成军。第二是全国的共青团系统的支持,到今天为止,我们中心80%以上的工作力量仍然是来自各个高校的挂职借调的团干,我们的内容超过,准确的数字可能不是那么准确,但是应该说是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各高校的工作室和基层团委的投稿和供稿。有了这样一个坚实的后盾,所以我们的工作就能够轻装上阵,能够摆开阵势来扎扎实实地往前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支持就是我们头上这面团旗,依托共青团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力,我们发挥好它的优势,我们就能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来支持我们的工作。

原文标题:陈潇:团学新媒体运营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兰州理工大学学生赴甘肃新媒体集团开展企业游学及职业体验活动
上一篇:新浪教育余骏洁:新媒体运营就是为用户创造幸福
二维码

联系人:
扫一扫二维码联系微信

手机:
电话:
  • 企业:

  • 网址:

  •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