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博客仍是极好的写作平台,即使Facebook、Twitter等"新社交"媒介不断壮大,Blogspot(全球最大的博客服务提供商,于2003年被Google收购)的访问流量和用户量仍然保持了增长,流量稳居全球TOP10之内,但是为何“自媒体”在中国的兴盛却要等到博客衰微、微博/微信崛起的时期?
再次有请麦克卢汉出场——在《理解媒介》里,麦克卢汉提出了备受争议的“冷媒介与热媒介”二分法。
所谓“冷媒介”,指的是低清晰度的媒介形式,要求受众深刻参与、深度卷入方可补完讯息;而“热媒介”,则是指的高清晰度的媒介形式,它给受众提供了充分而且清晰的信息,并不留下那么多的空白让接收者去填补或完成。
在互联网尚未被创造出来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对于用“冷热”来划分媒介性质感到无法理解,尤其是在于“冷媒介”的定义上——清晰度高的“热媒介”无非就是电影、书籍、广播等,人们通过观赏、阅读、收听来汲取内容,毋须也无权作出反馈动作,但是能够产生真实互动的“冷媒介”,究竟有何对应的案例存在,在当时并没有标准答案,电话算是一个案例,但电话究竟能否算到媒介的范畴当红,尚且存疑。
直到乘着数字科技的破竹之势并为之代言《连线》杂志创刊,麦克卢汉被创始人Louis Rossetto戴上“Patron Saint(守护神)”的头衔置于刊首,人们才意识到他关于“冷媒介”的定义原来包含着未来完成时的语法,它的对应案例正是不断蔓延的互联网及新媒体。
而在互联网的领域里,仍可细分“冷热”差异——论坛、博客是“热媒介”,尽管它们分别有着回帖和评论作为用户参与的工具,但是主次成分十分显著,而且缺乏响应的表现——一张帖子在论坛里发布之后是否有人回帖,发帖者并无控制权,更多的依赖论坛自有的生态和热度,一篇博文被撰写出来,读者也可通过RSS等多方渠道展开阅读,评论与作者的关系缺乏紧密度,更谈不上相互之间的影响。但是到了微博和微信这种“冷媒介”形式的普及,用户的响应表现被空前绝后的进行了放大处理,通常而言,微博发布之后,一个小时之内即可完成该条微博所受到的八成响应(当然,相应的内容鲜活寿命也成正比的遭到损耗),微信更是可以瞬时抵达受众的手机终端,给予作者极为有力的创作驱动,“转发量”、“被赞次数”、“一对一回复”等手段更是赋予了内容更高维度的呈现。从前我们讲“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一千个哈姆雷特分别都是孤立存在的,而到了现在,这一千个哈姆雷特终于有了机会同堂相聚,彼此之间打量着对方与自己的差异。
正是因此,“自媒体”实际上是在适应一种新尺度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内容的制定开始从计划走向市场,“选题会”已经过时,用户会主动的透露自己的关注趋势,市场再以“热点”作为包装,“自媒体”作出跟进,反哺用户的信息版图。
这同时也是为什么当下的“自媒体”多以时评家的角色出现,因为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叙事泛滥,唯有观点稀缺,用户从来不缺新闻,他们需要的是更为精准而独到的解读。
传播平台的集中化,也让内容更易于被梳理和统计——你在天涯的帖子被转到猫扑遭到一片骂声?你写的一篇博客在Google Reader里被一万人收藏了?抱歉,内容的生产者对于这些效益没有分毫的感知,他只能守着自己亲手发布的帖子或博文底下那一列标注为“浏览”、“评论”等词汇的数字。而在微博和微信上,“自媒体”兼具内容的生产者和监测者的双重属性,就像一张由蜘蛛布下的网,获得的赞誉、吹捧、漠视、厌恶、反对、嘲笑、怒斥尽收眼底,当作者与读者之间再无高墙隔阂,敲几下键盘就能作一次民调,“人”也就真正成为了“媒介”的延伸。
“自媒体”的商业前景
商业社会,媒体永远是被收买的重要对象,用影响力交换利益,也是许多中国媒体的生存法则,哪怕只是沾染了媒体边界的“自媒体”,莫不例外。
当然,有着如此悠久成熟的前车之鉴,“自媒体”在榨取商业利益上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一套标准化流程:养号蓄力,抱团合力,背书卖力。(是不是和微博大号的养成方法十分接近?)
养号蓄力,是建设个人品牌的必经之路。“自媒体”之所以比“媒体”多了一个“自”,就是因为“自媒体”里没有富二代,每个“自媒体”都要自己为自己站台吆喝,苦活累活脏活一手抓,罗振宇之于“逻辑思维”,程苓峰之于“云科技”,都是为了塑造一个鲜明的专栏式Title。
抱团合力,原因在于“自媒体”当中也有分量上的差异。程苓峰有着近十年媒体圈摸爬滚打的经历,罗振宇背后也不缺NTA的力捧,除了这些起跑线靠前的弄潮儿,更多的“自媒体”都缺少足够的个人魅力和敬业精神,更别提在商业合作中去争取议价权益了。做过公关的也应该知道,客户给的预算是很难分割的,你要从一百万里挖出三千给“自媒体”甲,划出两千给“自媒体”乙,拈出四千给“自媒体”丙,别说客户看着心烦意乱,自己都会被拖累死。于是,抱团带来的好处就浮现出来了,对内,可以整合“自媒体”资源,扮演经纪人的角色为“自媒体”代理生意,对外,可以一口起吃下大额度的预算,再转给内部的“自媒体”消化,拉高KPI数字。
背书卖力,是目前“自媒体”变现的唯一途径。换而言之,“自媒体”即使自诩粉丝垂直传播精准,但是最后用来交换收益的砝码,仍然是CPM,附带个人品牌的口碑及信誉价值。哪天微博或是微信开放了数据的监测权限让第三方能够进来抓取CPC和CPS的效果,大部分“自媒体”注定原形毕露,因为“自媒体”的传播力并不能和感召力划上等号。相比之下,我有一个朋友,经营着十来个吃喝玩乐的QQ群,每天日程排满,组织、安排并参与各种聚会、唱K、吃饭、订卡座,再从KTV、餐厅、酒吧拿消费提成,一个月下来,也有五万人民币上下的净收入,过的生活也比不少“自媒体”滋润得多。
自媒体:狂欢的由来与变现(2)
文章转载链接:http://zmt.designcto.com/zibendongtai/2563.html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进入自媒体联盟官方媒体,自媒体联盟涵盖网络自媒体,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网站,新媒体网站,媒体发布,媒体投放,媒体平台!
战略军师孙斌:不做大佬只做大佬背后的军师 娱乐圈每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战略军师孙斌:窃格瓦拉年薪1500万约等于叶茂中一次策
小心: 这条新闻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毫不不夸大宣
2019年9月6日,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
随着实体和网络的全面融合,单纯的实体店的优势已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