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发现东亚(四四) 用什么“超克近代”?

发现东亚(四四) 用什么“超克近代”?

作者: 自媒体联盟 发布时间:2017-11-18

(原标题:发现东亚(四四) 用什么“超克近代”?)

“超克”是日语词汇,对应英语中的overcome一词。可以理解为超越、克服,甚至是征服。在1930和1940年代,对殖民现代(所谓“近代”)的不满,在日本的知识精英群体中日益增长,“超克近代”成为当时试图挣脱西方束缚、寻找日本主体性的思想口号。
1941年12月7日,当地时间清晨,日本联合舰队在山本五十六的精心策划下,成功偷袭了美国在夏威夷珍珠港的海军基地,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大东亚战争”爆发。此时距离马修 佩里率领美国军舰首次“扣开”日本国门,将近90年。

 

发现东亚(四四) 用什么“超克近代”?

 

珍珠港事件
在中国人的历史认知中,珍珠港事件是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环节,它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但并不是历史的起点。但在当时乃至今天许多日本人的认知中,它是同“满洲事变”(侵占东北)、“支那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完全不同的另一场战争,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打开。和佩里的黑船来航一样,这是使日本再度进入世界史的事件,也是日本对“近代”一次隆重的宣战。
二战当然是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的又一次总爆发,其根源是一战后各种思潮和政治势力在暂时掩盖的危机中继续发酵、撕扯。对它的分析理解,有不同的角度: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社会、军事等。其中一个不能忽视的视角,是思想。尤其是对于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而言,这种思想的冲突至为激烈,至今也并未完全结束。
1942年7月,日美宣战半年多后,日本一些知识精英在《文学界》杂志召集下,在京都一家温泉旅馆,举行了为期两天的讨论会,主题就叫“近代的超克”。这个日后被思想史研究者反复提及的跨学科讨论会,目的是探究“大东亚战争”的意义。
站在今天,学者们的发言无疑是在美化侵略。但在当时,真正让他们兴奋的,并不只是战争本身,而是以对美开战为标志,彻底整理日本在近百年中的历史定位。在他们看来,开战并不只是对物质或权力的争夺,而是日本对欧美主导的殖民现代体制、以及这个体制背后的一整套历史文化观,作一个彻底的了断。用与会的京都大学哲学家高山岩男的话说,这代表了“非欧洲世界将要独立于欧洲世界的趋势或者事实”,而“满洲事变、退出国联、支那事变,贯穿这一连串具有世界史意义的”日本的意志,“不外乎是对立足于欧洲近代原理的世界秩序的抗议。” 换句话说,对于当时这些知识人,这场战争的抵抗性更大于侵略性。
前面的专栏已经提到过,进入现代资本主义体系后,日本经历了最初的经济腾飞,也无可避免地遭遇到深重的社会危机。对欧美殖民现代性的质疑和批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在日本的思想界、舆论界兴起。“亚细亚主义”的诉求,是摆脱西方的殖民桎梏,建立一个所谓“独立自主的亚洲共同体”。这套逻辑又和“兴亚”论结合,逐渐发展为日本对自身殖民亚洲的理论解释。
最早一批实践亚细亚主义的政治家,包括创立了东亚同文会的贵族院议长近卫笃麿。他的儿子近卫文麿在19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数度出任首相,与东条英机一起创立了法西斯主义色彩浓厚的大政翼赞会。正是在近卫文麿任内,日本明确提出了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纲领和政策,发动了“大东亚战争”,使亚细亚主义思想与军国主义实践深度结合。
乍一看,日本的大东亚论述,以反现代的面目出现。可其根深蒂固的逻辑,仍然是殖民现代性带来的。所谓“兴亚”,正是“脱亚”的另一面向。它一方面反对欧美以种族主义、文明开化论为主基调的历史观,另一方面却以标榜日本(或者东亚)的种族优越、文明独特来对抗这种历史观。它一方面强调抵制欧美帝国、资本与殖民势力的扩张,另一方面却以“共荣”为名,大肆在台湾、朝鲜、中国大陆和东南亚扩张自己的帝国、殖民和资本。也就是说,他们在用与“近代”完全一致的逻辑,完成“超克近代”的宏业
日本的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对中国、对东亚有着深挚情感的知识分子,并非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的矛盾。著名的鲁迅研究者竹内好(1910-1977)就表达过这种困惑:“我们热爱支那,热爱支那的感情又反过来支撑我们自身的生命。支那成长起来,我们才能成长。这种成长的方式,曾经是我们确信不疑的。直至支那事变爆发,这确信土崩瓦解,被无情地撕裂。”“我们一直在怀疑,我们日本是否是在东亚建设的美名之下而欺凌弱小呢?!”
以反殖为幌子的殖民侵略,反帝为借口的帝国主义,这种理念与行为的分裂,只有在不断扩大的战争中才能被暂时调和。这也就是为什么,对美宣战,成了弥合这种分裂的救命稻草。用日本思想家子安宣邦的话来形容:“支那事变”对于这些知识人来说,曾经像是黑夜里沉重的、难以理解的晦暗;而“大东亚战争”则像一道明亮的光,快捷地消除了他们心中的这种晦暗。

 

发现东亚(四四) 用什么“超克近代”?

 

《读卖新闻》刊发天皇对美宣战诏书
在对美宣战的一刹那,日本知识精英们被那种悲壮的抵抗意识所感召。珍珠港事件一个月之后,竹内好代表中国文学研究会发表《大东亚战争与吾等的决意》一文,欢呼“历史被创造出来了!世界在一夜之间改变了面貌!”这与其说是对军国主义的拥抱,不如说是对美宣战让他深深怀疑过的侵华战争改变了性质,他因此而如释重负,“感动得发抖”:“正是在现在,一切都得到了证明……我们的疑惑云消雾散……在东亚建立新秩序、民族解放的真正意义,在今天已经转换成我们刻骨铭心的决意。” 对他和他的同仁们而言,“大东亚战争成功地完成了支那事变,使它在世界史中获得了生命。” “超克近代”,将西方,而非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作为敌人,于是一切行为似乎有了积极意义。
这是一种绝望的浪漫主义,书生气的一厢情愿。应该说,正是因为日本当时站在了殖民现代性的巅峰,收获了巨大的工业和经济成就,才更深刻地意识到这种现代性对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的危机。知识人的问题意识是对的,但药方则错得离谱。问题的症结在于:用“大东亚”来超克“近代”,这个“东亚”,是以“非西方”的种族、文明界限来划定的。而这个划界的方法,正是构成殖民现代性理论的基本要素。它规避了资本主义、工业主义、殖民主义的跨地域性,把自身的现代困惑,归结为两个代表性空间中(东方/西方)的种族、政治、和文化对立。
不错,“东洋的近代是欧洲强制的结果”(竹内好语),但殖民现代性并不仅仅属于人类某个特定文化,欧洲和亚洲也从来不是隔绝的。这种东西二元对立,根本抹杀了正被日本压迫的中国、朝鲜等国的诉求,无视日本才是亚洲诸国最残酷的殖民者的事实
战时的日本思想者,“守望着那一道彩虹一样的彼岸光芒”。可那个精神彼岸是虚幻的。日本走向全面战争,为此塑造了一个名为“西方/近代”的敌人,以彰显自身的主体独立。但所有的二元对立,都是相互映射、相互依存的。如果日本/亚洲是“西方/近代”的反题的话,那日本/亚洲就恰恰没法脱离这个“西方/近代”而存在。
在18、19世纪,欧美殖民者为了凸显自身的优越性塑造了一个想象的“东方”,而20世纪的日本为了精神独立又塑造了一个与东洋对立的“西方”。向作为反面的“西方/近代”宣战的同时,日本不可避免地把自身超越于东西对立的历史经验也否定了。就像江户时代的日本知识精英试图借用古学、国学完成“去中国的中国化”一样,20世纪上半叶的日本经历着“去西方的西方化”。
以殖民“抵抗”殖民主义,以区域帝国主义回应全球帝国主义,无论在理论还是行动上,都被证明是不可行的。日本最终战败,它既没有在思想上、也没有在实践上完成“近代的超克”,反而如美国思想史家哈里 哈汝图念(Harry Harootunian)所言,“被近代超克”了。不但如此,它还使“大东亚”一词成为负面资产,成了那个未完成的帝国幻梦的符号。


发现东亚(四四) 用什么“超克近代”?
文章转载链接:http://zmt.designcto.com/lishi/jd/4791.html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进入自媒体联盟官方媒体,自媒体联盟涵盖网络自媒体,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网站,新媒体网站,媒体发布,媒体投放,媒体平台!

责任编辑:自媒体联盟

资讯要闻

张世玉正式公布香港引世集团真礼明星学院

专家专栏

资讯排行

友情链接: 自媒体联盟 商讯中心 企业信息 产品中心 案例展示 网站地图 惠州网络推广 网站建设 自媒体网站 新媒体网站 媒体发布 媒体开放平台 网络新媒体 媒体投放策略 网络自媒体 自媒体盈利 自媒体传播 新媒体投放 媒体平台 媒体投放 媒体100 媒体投放方案 媒体中心 媒体网 官方媒体 媒体支持 媒体网站 搜狐媒体 uc自媒体 自媒体博客 牛哥自媒体 landy自媒体 新媒体 自媒体 新媒体营销 新媒体营销策划 新闻媒体 互联网媒体 新媒体广告
电脑版 | 移动端 | 投稿指南 | 商务合作QQ:3035073452
Copyright © 2020 惠州市众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710150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