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学生,做事情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写作业时东张西望,动动这、摸摸那的。据学生班主任反映,这名学生上课时要不做小动作,要不玩东西,就是不能够集中注意力。为此,家长非常苦恼。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包括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主动注意又称为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注意。被动注意又称为无意注意,是自然发生的,没有自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的。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指的是主动注意不足、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绝大多数是由家长或老师“培养”的,一味指责孩子是不公平的。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形成的家庭心理原因有以下几种:安全感缺乏型、过分干扰型、过分保护型、过度控制型、目的不明型。
安全感缺乏型:安全感缺乏者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处事时的有力或无力感。缺乏安全感的人有过度防御心理,对外界事物非常敏感,这样在其日常生活中被动注意增加,而主动注意自然就会受到干扰。对于家长而言,父母(尤其母亲)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人物,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并且是持续的、稳定的、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到安全感,并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并且感觉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过分干扰型:严格说起来应该是被过分干扰型,主要是自幼儿起家长的不良教养方式就对孩子的主动注意的发展施加了种种不利影响。其主要做法就是家长往往以“喜欢”的名义去干扰或“逗弄”孩子的主动注意,如:在孩子专心玩耍或学习过程中不断一厢情愿地与孩子打招呼。说什么“别冻着”、“别热着”、“吃点饭”、“喝点水”之类的干扰言语。这会过多干扰孩子的主动注意的形成与保持,埋下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根苗。
过分保护型: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往往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表现为:几乎所有本该孩子去完成也能够完成的学习、家务、生活等日常行为,都由父母包办,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虽然表达了父母的“爱”,却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能力,由于具体操作过程必然涉及孩子的主动注意问题,所以孩子养不成主动注意以及保持主动注意的能力。
过度控制型:许多家长过分强调孩子养成自己认为的“好行为、好习惯”而对孩子横加干涉,希望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思考去学习去生活,结果导致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也没有自己的行为,成了家长的木偶,虽然说这会造就乖孩子,同时也造就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形成很多叛逆行为,思想的开小差也就成了必然。
目的不明型:许多孩子在家长的溺爱下,失去了生活中的许多本该由孩子自己确定的目标,缺少了目标,注意力也就失去了依托,注意涣散也就成为必然。没有目标的人迷茫,目标不明的人散漫,注意力也是如此。
为此,给家长们提几点建议:注意孩子的饮食,粗茶淡饭对孩子是最好的营养;父母教育态度要保持高度一致,父母的分歧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对孩子保持中庸之道,不溺爱、不放纵;适当满足孩子的需要,有限满足是保持孩子注意力的前提;给孩子安静的家庭环境,恰当的学习氛围;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可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
原文标题:惠州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下一篇:越秀胶合卡板厂家_久州以生产销售为一体
上一篇:想问深圳口碑好的共享美容院,专业宜美珂一直是大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