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德国电影节上周在南京开幕了,于是过去的双休日记者就一直在看电影中度过,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呢?
第五届德国电影节分别在北京、成都、南京、深圳四地举行,南京场的时间为11月15日~11月22日。这期间,卢米埃南京新街口金鹰影城和南京艺术学院将分别上映多部德国电影,另外还会有德国导演和演员的映后见面。
《审判》:主人公的结局由你决定
《审判》是这一次的开幕电影,由德国导演拉斯·克劳梅执导。电影其实就是一场庭审,被告战斗机飞行员击落了一架载有164人的民航飞机,因为飞机当时被恐怖分子劫机,正冲向有4万人在的体育场。然而也因为他的击落,飞机上牺牲了一百多无辜的生命,那他到底有没有罪?
这个问题有点像当初《奇葩说》辩论过的一个题目:如果一艘船上是116人,另一艘船上是贾玲一个人,“大魔王”命令:第一艘船上的人如果按下按钮贾玲会死,但第一艘船上所有人得救。如果不按,第一艘船20分钟后将会爆炸。你按不按钮?
这部电影其实是改编自一部舞台剧,导演拉斯·克劳梅甚至也并没有因为搬上银幕给它增加太多的枝节,全部场景仍旧只是一个法庭。
而这部电影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有两个结局的,分别是飞行员有罪和无罪,放映哪个结局根据现场观众的投票决定。
开幕场最终五十多票对近四十票,观众“评审团”宣布飞行员无罪,于是放映的就是无罪结局。
后来在采访导演拉斯·克劳梅时他表示这也是这部电影在全世界放映大多数观众的选择,他印象中很少的几次观众选择飞行员有罪,“一次是在德国柏林的一个剧场(那时候它还是一部舞台剧),一次是在日本。”
本报独家专访《审判》导演——拉斯·克劳梅:喜欢王家卫,喜欢李安
《东方卫报》:你当初是如何想到将《审判》这部舞台剧搬上银幕的?
拉斯·克劳梅:舞台剧上演前的三五年就有制片人给我看了这个剧本,我就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想拍了。因为舞台剧剧本设置就是各方陈述完毕后,结局由现场观众决定。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的有意思。
文本上的吸引,就是法庭剧的条理清晰、极致理性的分析,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东方卫报》:如果你是飞行员的话,你会怎么做?
拉斯·克劳梅:这是一个好问题!如果我自己处在那个角度上的话……从道德上我是认同飞行员的选择的。只不过尽管如此,法庭还是要维护法律的。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把他造就成了一个悲剧英雄式的人物。
《东方卫报》:你的另一部电影《国家反抗者弗里茨·鲍尔》也为很多人熟知,为什么会拍弗里茨·鲍尔的传记?
拉斯·克劳梅:当时是偶然看到一本关于弗里茨·鲍尔的自传体小说,然后我就非常惊讶。这个人物虽然在战后德国有很大的影响,救了很多人,但是他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为人所熟知。我看了传记才发现:这个人其实可以被当做榜样一样的人物,人格是很高尚的。
《东方卫报》:你是如何走上导演之路的呢?
拉斯·克劳梅:我其实一开始是学摄影的,然后到了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就发现了导演这个专业,但当时这个专业特别难考,我就想去试了一下,没想到就考上了。考上了就觉得这是个很大的荣耀啊!那就做导演吧。
我在电影学院第一个作品是一部短片,但是这个短片特别差,学校的老师、教授都评价说太差了,再差就只能把我除名了。在这之后,我觉得应该认真做导演了,一拍也就无法收拾了。
《东方卫报》:有喜欢的中国电影导演吗?
拉斯·克劳梅:我现在看中国电影少了,当初在上学期间倒是看得很多。喜欢像王家卫这样的中国导演。他就是一个天才般的导演,很少有导演像他一样创造属于自己的电影美学。他风格强烈到你随便看一部电影,如果它是王家卫的,只用三十秒,你就能看出来是他的。
我还很喜欢李安,我觉得李安是最棒的。
《东方卫报》:这次来中国,有想过以后拍一部中国题材的电影吗?
拉斯·克劳梅:确实是有想过。我回望自己这几年的拍摄生涯,大部分题材都和历史有关,包括我明年将制作完成的新电影也是关于历史的。
这次来中国有两个想法:一是历史上德国人在中国有没有可以拍的题材和故事?另外一个就是,我以前拍过一部科幻片,但那部片子不是很成功。这次来中国看到的东西都挺魔幻的,所以觉得可以尝试拍一下。想拍《迷失东京》那样的片子,可惜那样的片子已经被拍过了。
《光芒渐逝的年代》:德国老年版《阳光灿烂的日子》
有人说看到《光芒渐逝的年代》就想到《阳光灿烂的日子》,两部电影在格调上还真有些异曲同工,《阳光灿烂的日子》 讲述的是青少年的故事,而《光芒渐逝的年代》讲的老人家。
男主角威廉是一位老党员,这一天他90岁了,同时党决定要授予他勋章。在这喜庆的日子里,邻居、党代表、工人阶级代表、自己的儿孙……次第登场,来为他庆祝生日。同时,儿子要带来孙子萨沙已经逃去西德的消息。
政治只是电影的一个背景,生动的人物与丰富的细节才是这部电影的可看之处。几乎每个角色都很有戏。比如威廉的妻子夏洛特,两人相濡以沫走过风风雨雨,看上去是一对幸福的老来伴,但是威廉总是对外说:如果有一天我死了,就是被夏洛特毒死的。夏洛特也被威廉的固执折磨得非常痛苦。真的当晚在喝安眠药时就忍不住将剩下的全部倒到威廉的杯子里。但过一会儿,她还是放下了手中看的书《安娜·卡列尼娜》下楼去看威廉,看到威廉并没有喝药心中石头才落了地。结果威廉却真的老死了……夏洛特忍不住握住他的手。
台词也很有趣,比如对于别人送的生日礼物,亲家母的腌菜威廉立刻就掏出来吃,而那些美丽的鲜花,他总是说:“给我送到坟墓上吧。”
《光芒渐逝的年代》的导演马蒂·吉斯切内克这次也来到了中国,映后和观众进行了交流。
《维多利亚》:一镜到底
电影《维多利亚》曾经是中国举办的第三届德国电影节的开幕电影。这次因为男主角弗雷德里克·劳的另一部电影《我单纯的兄弟》放映,弗雷德里克·劳来到中国,于是《维多利亚》在南艺电影馆放映,并且映后弗雷德里克·劳和观众进行了交流。
《维多利亚》讲述了一个凌晨发生的故事,一个叫维多利亚的女孩,在酒吧认识了四个男孩,并且跟其中一个男孩暗生情愫。但这四个男孩中的一个曾经坐牢,坐牢时得到某黑社会大哥的照顾,为了报恩,黑社会大哥要求他们去抢劫银行……真的是天黑到天亮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几个人的命运就都变化了。这是维多利亚一生最漆黑的一个夜晚。
这部电影厉害之处在于两个多小时一镜到底,据说导演拍了三条,最终用了其中最满意的一条。这对导演、摄影和演员的要求都特别高。在这一个镜头中必须要讲好故事,还要令人物的情绪转折让观众信服。其中女主角最终失去男主角的恸哭,收拾心情,走出去……一系列的情绪转换真的非常考验演技。但这部电影精彩也就精彩在这样的一镜到底并不让你觉得冗长、厌烦,反而你根本看不出是一镜到底的。音乐也特别好!
《宝拉》:女画家宝拉·贝克尔的传记
女画家宝拉·贝克尔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1年,但是她却是历史上第一位拥有自己风格的女画家。在她那个年代,女性甚至不被允许进入美术学校学习,然而宝拉却有着自己坚定的与众不同的风格,一度她这样的行为令同时代守旧的男画家不满,甚至觉得她精神不正常。
电影《宝拉》主要讲了她和丈夫、另一位画家莫德松的爱情故事。两人的爱情也纠缠着各自对艺术的见解,以及相互的影响、欣赏和理解。
电影中还能看到诗人里尔克的身影。
《宣言》:凯特·布兰切特的十三面相
《宣言》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一个装置艺术。
《宣言》谈不上什么情节,台词也非常诘屈聱牙,都是关于艺术的宣言。看点可能就是凯特·布兰切特一人分饰了13个角色,这些角色里有电视台女主播,有幼儿教师,有流浪汉,有舞蹈家,有家庭妇女……确实是过了一把戏瘾。
本报记者 蔡庆中
这是属于南京的国际电影节,你看了几部电影? A14
文章转载链接:http://zmt.designcto.com/yule/dy/5330.html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进入自媒体联盟官方媒体,自媒体联盟涵盖网络自媒体,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网站,新媒体网站,媒体发布,媒体投放,媒体平台!
战略军师孙斌:不做大佬只做大佬背后的军师 娱乐圈每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战略军师孙斌:窃格瓦拉年薪1500万约等于叶茂中一次策
小心: 这条新闻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毫不不夸大宣
2019年9月6日,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
随着实体和网络的全面融合,单纯的实体店的优势已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