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类产品则完全不同,这类产品的逻辑不是“把原来的内容加个支付接口”,而是为碎片场景重新打造产品形态。其代表就是罗辑思维的“得到App”,以及吴晓波等其它团队随后各自出品的音频订阅节目。
如果说在散养类产品中,内容生产者还可以顺手牵羊的话,圈养类产品则几乎把生产者打回零重新开始——以得到App为例,由于产品形态被设定为“皇上的翰林院”,要求让外行受众听得进去听得明白,所有掉书袋的、不符合对话逻辑的内容都要改掉重写。在得到App上开专栏的薛兆丰本就是大学讲师,但还是要请一个人坐在那里,自己对他讲一遍,录音机录下来听打成稿件,再进录音棚面对一个人正式录制成专栏音频,以确保对象化和口语化。
单纯地能写几篇好文章、发微博精彩有趣,已经无法满足这类PGC产品的需求,圈养类产品需要内容生产者放下架子当服务员,姿态上应该类似于京东快递和美团外卖,每天把用户感兴趣的知识做成可口饭菜,喂到嘴边。
而运营方能为生产者提供的,就不仅仅是搭移动支付的红利便车了,还包括声优、编辑运营、用户研究……等一整套知识服务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薛兆丰在得到App开课的课程列表节选)
总结一下:散养类产品的内核是流量逻辑,在每一类内容领域平均付费率可以估算的前提下,流量决定了平台和生产者的回报;而圈养类产品更接近于产品逻辑,靠打包售卖一个个标准化产品创收。
知识变现是谁的机会?
很显然,散养类产品是专门针对天梯图分割线以上的内容生产者打造的,木子美开通微博打赏一个月收入三万多,罗永浩开通微博问答17天赚了八万多。虽然个别四五序列的生产者也可以通过微博问答或值乎挣些零花钱,但那离睡后收入还遥不可及,且非常不稳定。因为前三序列的内容生产者具备稳定的自有流量,而分割线以下的内容生产者一旦脱离作品和平台,就和路人甲乙丙丁没本质区别了。想做流量生意,基本上死路一条。
而圈养类产品的普适性就稍广一些,像万维钢这样介于三四序列之间的内容生产者,同样可以在得到App上拿到近八万订阅量(近800万分成)。因为冷启动、传播、运营等工作都由平台方承担了,生产者只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打造内容产品即可。但需说明的是,这类平台往往不接受顺手牵羊,内容生产者必须全职专业投入(否则无法稳定打包售卖),等于是创建了一类新的社会分工,专门打造知识产品。
一张图诠释两类产品的特点和针对群体——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散养类产品出产的内容大多是内容生产者的“个人经验”或“观点”(例如大咕咕鸡的微博问答列表),而圈养类产品大多是结构化知识(例如薛兆丰的得到课程列表)。详见下图——
知识变现自学手册:从入门到放弃(2)
文章转载链接:http://zmt.designcto.com/zibendongtai/2909.html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进入自媒体联盟官方媒体,自媒体联盟涵盖网络自媒体,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网站,新媒体网站,媒体发布,媒体投放,媒体平台!
战略军师孙斌:不做大佬只做大佬背后的军师 娱乐圈每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战略军师孙斌:窃格瓦拉年薪1500万约等于叶茂中一次策
小心: 这条新闻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毫不不夸大宣
2019年9月6日,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
随着实体和网络的全面融合,单纯的实体店的优势已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