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的社会融合发展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京津冀的社会协同发展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具有持久性的支撑作用。然而京津冀的社会协同与经济协同有较大的不同,社会协同涉及面广、类别多、耗时长,需要从政府、市场、民间多方面逐步推进。
一、京津冀区域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
(一)区域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社会发展水平总体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现有统计数据看,目前京津冀的社会发展明显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在京津冀三地中,尽管河北的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GDP不足北京、天津的一半,处于明显弱势。在社会发展中,地方财政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而京津冀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规模有较大差异,北京比天津、河北高出将近一倍。而天津、河北尽管财政收入相差不大,但是河北人口基数高于天津近5倍。反映京津冀居民生活状况的关键性指标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从统计数据看差距也十分明显,2016年河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7万元,以此为基数计算(河北人均可支配收入=1),京津冀三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7:1.7:1。按照相同的方法计算,京津冀三地的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比为:2.5:1.8:1。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分异”作用十分巨大。
(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
如果京津冀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属于“一次元”,那么京津冀城乡差距应当属于“二次元”,是京津冀社会发展中“三元结构”里的“二元结构”。从城镇来看,京津冀三地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差别较大,北京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河北的一倍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也差不多是一倍。但是即使存在这样的差距,京津冀三地内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又再一次“分野”,可谓差距中的差距。如北京、天津的城乡消费比分别为1.88、1.77,水平相差不多,而河北则为2.34,与京津两地相距甚远。河北的城乡消费差距,反映出了河北经济发展的内部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也是制约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从京津冀三地的城乡“低保”状况观察,也可直接看出其中的差距。在北京、天津,城乡低保人口水平较低,农村低保人口少于城市低保人口。但河北的情况则相反,城乡低保人口不仅规模较大,而且农村低保人口很多,城乡之间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为此,我们根据2015年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京津冀三地低保人数(城市低保居民和农村低保居民之和)占年末人口数的比例,北京为0.61%,天津占1.50%,河北占3.49%。以上数据表明,京津冀三地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平衡因素较为复杂,协同发展的难度较大。
(三)城镇化发展状况与差距
从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各地级市的综合统计看,京津冀的城市发展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认识的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疏解首都的各项非首都功能,减轻北京过于密集的人口压力。但是从城市相关指标分析,这个过程也会遇到一些城市发展上的问题,如从城市人口密度看(以城市建成区面积为标准),人口密度最高的是天津,其次是河北,而北京的城市人口密度反而较低。如果相关数据较为客观的话,那么天津、河北的城市人口也面临饱和的问题,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城市人口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说,疏解首都的人口压力不能采取从北京向天津、河北城市进行人口转移的方式,而是要大力开辟城市化发展的新路子,雄安新区的建设符合以上实际情况。就河北而言,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不仅是疏解北京压力的需要,同时也是消除城乡差别的需要,河北城镇化建设的大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社会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
(四)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结构性差异
1.居民人均收入结构的分析。在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的背景下,三地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存在结构上的不同。从统计数据看,京津冀三地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占比基本相同,北京略高一些,但是在经营净收入方面,河北占比很高,高出北京12.6个百分点,实际规模也大大高于北京;在财产净收入方面,北京则高出河北8.8个百分点,实际规模比天津、河北之和还要高出一倍。以上现象说明,北京、河北的居民收入在工资性收入之外出现较大的分异倾向,这种倾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三地的未来居民收入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如北京财产净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产的租金价格,未来房租价格的变化将会影响居民的收入变化,而河北的经营净收入主要来源与工农业产品的加工制造及经营,产业结构的调整、产品制造水平以及经营模式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收入。
2.居民人均消费结构的分析。在京津冀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差距较大的背景下,三地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消费结构的差别反映出三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及消费倾向。如在“食品烟酒”消费方面,天津居民的消费支出占比最高,北京最低;在“衣着”消费方面,天津、河北高于北京;在“居住”消费方面,北京明显高于天津、河北;在“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方面,三地的占比几乎相同,不分伯仲;在“交通和通讯”消费方面,河北略高于北京、天津,但差别不大;在“教育文化和娱乐”方面,北京较高,天津最低;在“医疗保健”消费方面,河北较高,北京较低。总的看来,京津冀三地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基本与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相适应,一些结构性差异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习惯有密切的关系。
(五)社会保险的水平及差异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基础性内容,随着京津冀社会的发展,各地居民的社会保险水平不断提高,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但三地社会保险规模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失业保险方面,北京的基金收入高于天津与河北之和,而且累计结余较多,说明北京的就业活力强于天津、河北;在工伤保险方面,北京、河北的基金收入水平相当,但河北的累计结余相对北京较低,说明河北的工伤保险支付高于北京;在生育保险方面,北京的基金收入非常高,其规模是天津、河北之和的一倍;在城镇医疗保险方面,北京的基金收入远远高于天津、河北,较高的基金收入为北京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天津城乡居民已统筹,北京预计2018年与“新农合”并轨)。
(六)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及差异
医疗卫生是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京津冀区域的社会协同发展,应当将医疗卫生服务的区域平衡作为重点工作。从2015年的数据统计看,京津冀三地的医疗卫生服务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每千人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为例,北京高出天津、河北一倍左右。从需求的角度看,无论是入院人数还是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数等指标,反映出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资源较高的需求。就整体而言,京津冀三地的医疗卫生资源都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但在高质量诊疗医疗方面,北京、天津在三地中相对较好,特别是北京一些医院,每年就诊治疗的河北患者很多,反映出患者对高质量医疗资源的需求十分迫切,需要通过三地合作办医,满足区域内居民就诊医疗的需求和愿望。
(七)教育服务水平及差异
张宝义:京津冀区域社会发展差异性认识及协同发展的建议
文章转载链接:http://zmt.designcto.com/shehui/3930.html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进入自媒体联盟官方媒体,自媒体联盟涵盖网络自媒体,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网站,新媒体网站,媒体发布,媒体投放,媒体平台!
战略军师孙斌:不做大佬只做大佬背后的军师 娱乐圈每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战略军师孙斌:窃格瓦拉年薪1500万约等于叶茂中一次策
小心: 这条新闻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毫不不夸大宣
2019年9月6日,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
随着实体和网络的全面融合,单纯的实体店的优势已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