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创始人戴威无数次否认公司存在危机,但明眼人都知道ofo的危险处境,在互联网寒冬的2018年底,戴威终于在11月的员工大会中松口,“ofo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
北大学生会主席出身的戴威,让ofo的一系列动作充满了学生惯有的乌托邦般的草莽色彩,推广和策略上的高举高打,让ofo小黄车快速崛起又快速陨灭。而戴威本人对公司独立发展理想主义般的坚持,也被资本指为不够成熟。
虽说是事后观察,但对ofo的营销动作做一次整体复盘,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启发。
ofo早在2014年便成立项目,创始人团队也都是北大自行车协会的成员,一切都围绕着自行车开始。
在2014-2015这段时间,和许多创业公司一样,ofo一直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做过一些送自行车等不太靠谱的模式后,2015年他们终于开窍了,决定做共享单车。
就像facebook起源于哈佛校园,ofo也是从北大人的刷屏开始。2015年夏天,ofo团队写了两篇影响力较大的爆款文,一篇《我们有一个梦想:让北大人随时随地有车骑》圈粉3万,另一篇《这两千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阅读4万,刷爆北大人的朋友圈。
这两篇文章算是ofo对外第一次有影响力的营销发声,也确立了共享单车“最后一公里”的商业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时ofo的收费标准是,学生收费1小时5毛,非学生1小时1元。这在当时看来说不上是营销手段,只是一种策略选择。很快,ofo在北大火了,并迅速出现在北京其他高校,ofo在2015年底就敲定了不少融资,为未来储备弹药。
2016年大多数时间,ofo的营销动作并不多,更多的是抢地盘、扩张市场。从武汉、上海等高校开始,慢慢渗透到城市其他角落。
但爆点在2016年底,ofo办了一场城市战略发布会,这也是ofo团队成立以来第一场正式的发布会。
会上不仅开启了城市战略,推出了新一代小黄车,还进行了品牌层面的包装。让人们认识到,不仅是学生党和运动党骑ofo,普通人骑ofo也是件很潮的事。再加上环境问题备受关注,ofo绿色出行概念也受到大众认可。
这场发布会开启了ofo的品宣大时代,按分众传媒江南春的话说就是,“找到正确定位,抓住时间窗口进行饱和攻击。”
线上方面,ofo发布了三则广告片和KV,虽然内容看上去搞笑得有点尴尬,但确立了ofo的三个主要使用场景:怕堵、赶时间、怕挤。
slogan为“出门就骑小黄车”,这种“XX就用XX”的句式,是很明显的在新品类中占位的策略。广告片的结尾还会提醒观众一句“黄的那个”,思路是设计了一句话让它在用户使用场景中使用,加深用户感知。
线下方面,无论是地铁、公交、电梯框架还是居民社区,都能看到ofo的广告。据媒体报道,北上广广告投放的第一天,ofo官网流量就从8000多蹿升到30多万。
2016年底这一波的品牌广告推广,更多的是从给用户洗脑的方向去制作,因为当时共享单车战役已经开战,ofo需要通过广告战役确立领导者地位。从后续推广动作来看,这次的饱和宣传更像是在抢占时间点。
同时,ofo也邀请了许多网红达人KOL进行合作推广:
ofo入驻城市前,也会用微博蓝V联动的方式进行预热:
ofo怎么了?——全面复盘ofo营销之路
文章转载链接:http://zmt.designcto.com/zhuanjiazhuanlan/68746.html
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进入自媒体联盟官方媒体,自媒体联盟涵盖网络自媒体,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网站,新媒体网站,媒体发布,媒体投放,媒体平台!
战略军师孙斌:不做大佬只做大佬背后的军师 娱乐圈每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战略军师孙斌:窃格瓦拉年薪1500万约等于叶茂中一次策
小心: 这条新闻可能改变你的一生!!! 毫不不夸大宣
2019年9月6日,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
随着实体和网络的全面融合,单纯的实体店的优势已经不